沿著校門口前的大道,來到這座新建的大樓,也是採八角紅磚拱門形式,加入大型的玻璃帷幕,古典與現代風格融合,打造了另外一種嶄新的視覺效果。
藝能大樓:本校自1925年八角塔校區竣工後,即在校園大道西側今址,構築紅磚平房五棟以為教員宿舍,戰時改為男生宿舍並命名為知、仁、聖、義、忠五學寮。戰後,學生人數日增宿舍不敷使用,1962年再於五學寮後方增建磚造平房四棟做為男生宿舍。自1994年設立音樂、美術班,隨後發展成綜合高中後校勢蓬勃發展,此時四棟宿舍亦改為音樂班教室。爾後,有鑒於學校多元發展及因應學生人數增加,增建新校舍的需求日益迫切。遂於2003年提出「藝能大樓」之建設計畫,決定以昔日聖寮和後側四棟平房為建築基地,並保存前方昔日知、仁、義、忠四棟紅磚學寮做為古蹟。在學校全力擘畫,於2004年8月聘請柏森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大樓設計、監造。工程自2006年4月由志勤營造工程有限公司得標,同年5月25日開工,工程順利進行,10月5日行奠基感恩禮拜。2007年5月25日行上樑之禮。於2008年3月8日舉行落成禮拜後正式啟用。藝能大樓總工程費兩億一仟五佰萬元,除由本校董事會籌措外,海內外校友、眾多教會與本校師生同心樂意,齊力捐獻五仟一佰五十萬元,愛校之蹟,令人感佩。藝能大樓為本校邁入新世紀後首項重大建設,期設計以結合昔日純德校園與淡江校園,調和新舊建築景觀為意涵。登臨其上,俯瞰埔頂,林木高茂,綠草如茵;極目四望山環水繞,海碧峰青。淡江之美,近在乎此。本大樓不僅繼往開來,活化本校百年辦學特色;於追隨時代,引領社會之時,亦將傳承愛與服務之校訓,追求真善美之淡江學風。
在藝能大樓前就是「埔頂石」,旁邊還有說明這塊石頭的來歷喔!
埔頂石:「匠人所棄的石頭,以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篇118:22。開天闢地以降,台灣寶島逐漸成形。二百八十萬年前大屯山火山開始爆發,造出淡水附近山巔。直到三十五萬年前火山最後一次噴發的火山熔岩流、碎屑漫流至淡水河口,終於孕育了今日淡江中學所座落之「砲臺埔」。砲臺埔是由火山熔岩流所冷卻而成的安山岩、火山碎屑和其所化育的紅棕土壤所構成。安山岩(Andesite)名稱源自南美安地斯(Andes)山脈,是指環繞太平洋周圍的大陸邊緣及島弧上,成特殊帶狀分布的「安山岩線」之火山岩。本岩塊即是淡江中學藝能大樓開挖地基時所得的安山岩,淡江中學百餘年來在埔頂之建設和立笑精神,都是奠基在這種質堅色美的萬古盤石之上。
藝能大樓旁還有幾棟舊房舍,可能是原來的宿舍區吧!
繼續沿著校園大道前進,不用趕時間,慢慢的徐步而行,心情也會慢慢的悠哉悠哉起來。
隨處可見的自然景觀,綠樹遮蔭,花木扶疏,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環境,讓人很舒服。
這是位在橄欖球場前的「台灣橄欖球開球紀念碑」,雖然我對這項運動沒有特別的喜好,但是看這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倒也是讚歎這藝術家的巧手。
淡中園內的「埔頂鐘聲」,高塔式的建築,上面掛著懸鐘,陽光照射下,更顯斑斕。
藍天照映下的紅頂高塔,耀眼奪目,有股閒適高雅之美。
後方有棵僅剩枝條的樹木,忘記繞過去拍了,那種線條的美感,和這庭園的基調,很相襯呢!
這算是淡中的新地標、新景點,所以在一些比較舊的導覽圖上,是找不到的喔!
這高塔豎立的地方,是座日式的庭園「淡中園」,嚴謹的鋪成方式,有種樸實低調的風格。
淡中園:淡江中學溯源於馬偕博士創辦之牛津學堂,男子中學部則於1914年3月9日獲日本台灣總督府許可設校。自同年4月4日以「淡江中學校」正式開學以來,雖歷朝規制不同,校名反覆更改,但歷年來本校學子及台灣社會都已「淡中」簡稱本校。主後2004年3月淡中建校正屆九十週年,本校特修此園,並命名「淡中園」以滋紀念。淡中園原為一林木蓊鬱之日式庭園。本校對其環境予以修整,且擴濬水池,加建拱橋,並立塔懸鐘。除雅化校園風貌,陶冶學生氣質,也藉此園緬懷先人創校之功。
在淡中園旁就是「大禮拜堂」,很雄偉的建築,白色的漆很新很耀眼。
大禮拜堂上也有八角型的建築,這中西合併的特殊風格,也是讓人尋幽攬勝的賣點之一。
慢慢品味著藍天之下的大禮拜堂,彷彿所有的禱告都能直達天聽。
這樣的景色漂亮ㄇ??推薦大家都能去這裡走走,感受這淡水小鎮內的人文風光。
牆壁上映照著穿過樹葉灑落的午後陽光,金黃色的光影,讓人目眩神迷。
在大禮拜堂旁的山茶花,潔白無瑕的花瓣,美得讓人只想趕緊拿出相機,記錄下這美麗的一刻。
參觀資訊:
淡江中學
‧地址:台北縣淡水鎮真理街26號
‧網址:http://www.tksh.tpc.edu.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