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展示「人類的演化」中庭坡道,就可以看到「台灣史前史」的展示廳,這段時期,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至少一萬五千年。台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的地方,數千年來,台灣陸續吸納來自各地的移民,以故鄉文化為基礎,落地生根,並與其他移民交流,發展出多元多樣的文化面貌。
新幾內亞文物:新幾內亞屬於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亞群島。在這個社會中,男性負責與神靈溝通及進行祭儀活動。因此,在藝術創作表現上皆以男性為主,女性則擅於製作實用性的網袋與飾物等。
Artifacts From Papua New Guinea: New Guinea belongs to Melanesia in the Pacific. In the indigenous societies of Papua New Guinea, Males are responsibl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pirits and performing the rituals, and the females are responsible for manufacturing the daily used artifacts such as netted bags and ornaments.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門上盾牌與手斧,在許多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族,都有類似的藝術展現,樸拙中帶有浪漫的細緻,爆發力十足。
卑南遺址的新發現:在卑南遺址位於鐵路台東車站南方的區域,出現三和文化層,在這層位中,出土的陶器通常帶有一對三角形的橫把,並以圈印紋與刺點幾何紋等組合成紋飾,這種陶器其年代大約距今2300年至2000年,屬於鐵器時代。
The New Discoveries at the Peinan Site: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Taitung Railway Station, some potteries with horizontal and triangle-shaped handle as well as with circle stamping and dentate stamping decorations were found from the depositional level of the Sanho Culture at the Peinan Site. the date of the Sanho Culture ranges from 2300 B.P.~2000 B.P., belonging to the Iron Age of Taiwan.
硬頁岩磨製尖器 / 卑南文化三和類型 / 距今約2000年 / 卑南遺址,能夠將堅硬的岩石磨成這樣的尖器,真的讓人佩服,只要有耐心細心,鐵杵一定能夠磨成繡花針的。
光是台灣東部地區遺址(SITES IN EASTERN TAIWAN),多到讓我數不清楚,據說全台灣有近一千多個史前遺跡,讓身為台灣人的我,真的覺得太意外了,可能因為這個領域較少接觸,所以這樣的數據,讓人很震撼。
白桑安遺址(PAI-SHANG-AN SITE):白桑安遺址位於台東縣長濱鄉竹湖村,白桑安社區西方的海階平臺上,遺址上矗立的大石壁是這個遺址最明顯的標誌。雖然這個石壁清楚地標示出白桑安遺址屬於麒麟文化,但是從出土遺物來看,靜浦文化的遺物卻相當豐富。因此綜合來說,這個遺址包含兩個不同時代的文化:較早的是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麒麟文化,較晚的則是屬於鐵器時代的靜浦文化。民國八十年,本館考古人員曾發掘本遺址,發現了大量靜浦文化的遺物,包括兩個以大型砂岩礫石堆疊而成的墓葬,其中的陪葬品相當豐富:有金頁、青銅項飾、銅鈴、鐵環、琉璃珠、瑪瑙珠。這些東西可能都是藉由海外貿易或交換而來的舶來品,因此特別珍貴而成為陪葬品。(site Name: Pai-shang-an / Location: Tai-tung County / Cultural Levels: Chi-lin Ching-pu / First Excavated: 1991 / Current Status: Rice field)
蔦松遺址(NIAO-SUNG SITE):蔦松遺址位於台南縣永康市蔦橋里,台南台地的東北部。遺址面積廣大,遺物豐富,是台灣南部鐵器時代蔦松文化的代表遺址。出土遺物主要為沒有紋飾的橙紅色陶片,石器很少,有鐵器以及玻璃殘片。陶器以陶罐及陶缽最多,燒製的火候高,陶質硬,但器型種類少,外型缺少變化,也很少有紋飾,顯示注重陶器的實際用途而不講究裝飾。除陶容器外,還有不少陶支腳、陶環、陶蓋等陶製品。另有兩種比較特別的陶製品,一種是「鳥頭型器」,高約十公分,外形像鳥頭;一種是黑色小陶罐,高度與腹徑僅約六到十公分,外表光滑。這兩種器物都是精心製作,可能是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器物。台灣南部的平埔族----西拉雅族有「祭壺」的習俗,這不僅印證了小陶罐的宗教功能,也暗示了松蔦文化和西拉雅族的關聯。(Site Name: Niao-sung / Location: Tai-nan County / Cultural Levels: Niao-sung / First Excavated: 1940 / Current Status: Rice field)
十三行遺址(SHIH-SAN-HANG SITE):十三行遺址位於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淡水河出海口的南岸,距台灣海峽僅約兩百多公尺,現為八里污水廠用地,除了三千多平方公尺的保留區外,十三行遺址已幾乎全毀。遺址是一個大型聚落,住屋採干欄式建築,將房子架高而不與地面接觸。聚落內有水井壕溝,史前居民以粗放的方式栽種稻米,以觀音山麓為獵場狩獵,在海邊捕魚、採貝,側身屈肢葬是最普遍的埋葬方式。遺址內出現煉鐵遺跡,可知他們已能自行煉鐵。遺址上還有不少精美的器物,包括金飾、銀製耳環、青銅刀柄、玻璃手環、玻璃珠以及瑪瑙珠等,這些可能都來自海外。遺物中比較特別的是唐宋時代的銅錢,這說明了漢人與當時十三行遺址上的住民可能已有貿易往來。根據文獻及考古學家的推測,十三行遺址的先住民文化,可能是台灣北部地區的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祖型文化。(Site Name: Shih-san-hang / Location: Tai-pei County / Cultural Levels: Shih-san-hang / First Excavated: 1959 / Current Stauts: Most of the site is now the Pa-li Purification Factory for Polluted Water second-degree historic site)
花崗山遺址(HUA-LANG-SHAN SITE):花崗山文化位於花蓮市東北角花崗山台地,美崙溪口右岸,日據時期就因為興建運動場而發現許多陶片及石器,目前為花崗山運動場。花崗山遺址是花崗山文化的代表遺址,以陶製甕棺著名。出土的陶器以塗有紅褐色的紅彩陶佔大多數,外表光滑且器璧較薄。繩紋陶在早期盛行,中期以後繩紋陶比例逐漸減少,但是一直沒有消失。另有一種大陶罐,陶器壁厚,體積龐大,與甕棺類似,但是做為日常生活用具。從遺址出土的陶器來看,他們製陶的技術已經相當高明,尤其是體積龐大的甕棺,不論在捏塑及燒製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石器種類繁多,大部分是營生用的工具。裝飾品很少見,可見他們對生產活動的重視大過於對身體裝飾的關心。石器以網墜最多,顯示捕魚是很普遍且重要的生業活動。石器的石材主要以來自中央山脈的板岩、蛇紋岩、片岩為主,但是在東海岸其他遺址常見的西瓜石石錛,在這裡卻不曾發現。(Site Name: Hua-kang-shan / Location: Hua-lien county / Cultural Levels: Hua-kang-shan / First Excavated: 1929 / Current Status: Occupied by Hua-kang-shan stadium)
白守蓮遺址(PAI-SHOU-LIEN SITE):白守蓮遺址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風景區的西北邊,是最早被報導的麒麟文化遺址,也是岩棺最多的遺址。一九一四年,日本學者左山融吉報導這裡有兩座岩棺,之後又陸續發現更多的岩棺和單石、石輪等巨石遺物。遺址所在的海階緩坡,當地的阿美族人稱為Taknipai,而阿美語稱「棺」為Taknip,這似乎說明了岩棺正是地名的由來。當年佐山先生鎖報導的兩座岩棺,其中較完整的一座現在安置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入口一側;另一座則為本館所收藏。據說以前某些原住民會來此祈雨,將岩棺的周緣敲下一塊,以做為祈雨儀式之用。(site Name: Pai-shou-lien / Location: Tai-tung County / Cultural Levels: Chi-lin / First Excavated: No excavation / Current Status: Rice field)
都蘭遺址(TU-LAN SITE):都蘭遺址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西側的海階平台,以擁有多種「巨石」而著名。它是台灣巨石遺址中巨石種類最多的遺址,也是巨石文化圈的最南端。在這個遺址中,以被列為三級古蹟的「岩棺區」及「石壁區」較為人所知。「岩棺區」是指一座雕刻在岩盤之上的長方形岩棺,其型態及結構與長光遺址所發現的岩棺幾乎完全相同。「石壁區」則包括三個石壁,其中一個石壁由於中間靠地面處有一個半球型的突起,從側面看彷彿是孕婦的肚子,所以又被稱為「孕婦石」。除了這兩個被列為古蹟的區域之外,在遺址北邊也發現石板棺,以及具有卑南文化特徵的器物。但是對於在這個遺址上麒麟文化〈巨石文化〉與卑南文化的關係,則有待更多的研究。(Site Name: Tu-lan / Location: Tai-tung County / Cultural Levels: Chi-lin / First Excavated: 1995 / Current Status: Third-degree historic site)
富山遺址(FU-SHAN SITE):富山遺址位於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村,入江溪北側的沙丘平台。這裡的視野廣闊,景色優美,又靠近水源,是個優良的居住地點。富山遺址被認定為卑南文化早期的遺址,時間約距今四千五百年到三千九百年。此外,從繩紋陶的證據顯示,它與卑南遺址下層的繩紋陶文化是同時期的文化,這說明了富山遺址經歷了從東部繩紋陶文化過渡到卑南文化的過程。出土的陶器以陶罐及陶缽為主。陶罐大多沒有紋飾,只有少數有繩紋,是儲藏的主要器物;特徵是不帶把手,這與卑南遺址的陶罐不同。陶缽則全都帶有繩紋,特徵是在口緣上常出現一對小小的裝飾性把手,並無實際功能。繩紋陶在所有陶片中所佔的比例很低,但是繩紋陶與屬於卑南文化的紅陶卻始終並存,這顯示兩者是同時存在,但不同的陶器種類。(site Name: Fu-shan / Location: tai-tung County / Cultural Levels: Pei-nan / First Excavated: 1989 / Current Status: Abandon agriculture field)
墾丁遺址(KEN-TING SITE):墾丁遺址位於恆春半島石牛溪東岸,海拔約三十公尺的台地上。屬於「墾丁史前文化相」〈細繩紋陶文化〉,距今大約四千年前。以史前聚落位置來說,北邊的山區可供狩獵,南方臨海可以採貝、捕魚,台地及丘陵坡地可供耕作,石牛溪則提供水源。從留在陶片上的稻穀印痕來判斷,主要作物為秈稻,這是台灣最早的史前稻米栽培。一九三一年,日本學者在此進行考古發掘,墾丁遺址因此成了台灣考古學史上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的遺址。遺物除了一般常見的陶器、......各式貝殼及魚骨,以及用貝殼、魚骨為材料製成的器......、貝環,貝珠、鯊魚脊椎骨製頸飾等,從這裡可以看......密切關係。墾丁遺址的墓葬普遍採用石板棺為葬具,使......這個遺址上生活的史前居民有拔牙的風俗,牙齒並有......。(Site Name: Ken-ting / Location: Heng-chun peninsula / Cultural Levels: Fine Corded Ware, Ken-ting type / First Excavated: 1931 / Current Status: Abandon agriculture field and tombs)
台灣地區重要石材分布圖:玄武岩、安山岩、台灣玉、硬頁岩、變質基性岩、砂岩、板岩、片岩。
Important Stone Material in Taiwan: Basalt, Andesite, Taiwan Jade, Argillite, Metabasite, Sandstone, Slate, Schist.
石玉器作坊與工匠:大量的石材廢料經常會留在製作石器的現場。除此之外,還有製作平臺、砥石、玉器半成品和成品一起出現,可見當時已有專門的石器作坊,像是花蓮豐田玉礦區附近的平林遺址就是一個例子。史前人類可能已有專門製作玉器的工匠。玉器的製作從選取玉材到琢磨成型都需要熟練的技巧與經驗,也要有藝術的眼光,這樣的技藝應該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
這是石玉器作坊與工匠的想像模型,果然是國家級的博物館,這樣的模擬,讓人不是只能讀艱澀的研究文字,而是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除了位於展場中央的模型之外,周圍展示的都是跟石器有關的展品與介紹,很有水準喔!當然,若是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利用語音導覽,只可惜專人導覽的部分,因為我都忙著看展品,都沒有辦法跟上啦~~
石器的種類和功能:石器不像骨角器或木器那麼容易腐朽,所以在出土時,大多數仍保有完整的形狀,考古學家從石器的形制可以辨認出它的功能及使用方式。台灣史前的石器以帶有刀邊,用來......
光這區琳瑯滿目,多不勝數的各式石器,就讓人覺得先人的技巧還真不賴,只有利用簡單的工具,就能做出這麼多類型的石製品,大感佩服呀~~
除了石器的製作之外,還可以看到陶器製作的情境模型,說真的,這裡的人物模型雖然都是素色的,但是更能襯托出主題,很棒的設計呢!
陶器也是個很重要的發明,製作上雖然也很費時,但與石器比起來,這就容易得多了,而且形態捏塑更能得心應手,切合需求。
陶器的形式也很多,在不同的史前文化中,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的時期喜歡用素面,有的時期喜愛壓印不同的紋飾,也有幾何圖形的繪製,而這些紋飾與圖形,除了可供考古研究前人的生活面貌外,也是藝術創作的展現。
陶偶 / 長光遺址出土 / 距今約三千年 / Pottery Figure, Excavated from Chang-kwan Site:這個陶偶實在很可愛,不過SIZE很迷你,大概只有5公分左右,利用簡單的捏塑與工具的壓型,手法老練,原創十足喔!
相關文章:
2008.09.05~2007.09.08 | 台灣東部四日行程一覽表
參觀資料: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史前館)
‧地址: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
‧電話:089-381-166
‧網址:http://www.nmp.gov.tw
留言列表